《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芬奇镇,是一名公证员和一名农村妇女的私生子。16岁时,达•芬奇拜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韦罗基奥为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绘画生涯,他在其艺术生命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最完美的杰作之一,如今己经家喻户晓。这幅画创作于1495-1498年间,取材于《圣经》故事:在逾越节,耶稣和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其间耶稣宣称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此后不久,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指引着大队人马将耶稣逮捕,并把他钉上了十字架。画家利用娴熟的色彩手法合理地把耶稣及其门徒安排在画面中,耶稣用平和的神态向门徒们告知了被出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众人皆表现出了不同的神态,达 •芬奇把这一瞬间各人的内心世界用画笔自然地展现出来,惟妙惟肖。画家摒弃了传统的构图手法,将叛徒犹大与众人安排在紧凑的画面之中,没有在表面上将他们分开来,而是用影射的方法将犹大和庄严的耶稣对比得格外鲜明,突出了邪恶与正义的交锋。目前该画保存在米兰格拉契修道院中。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堪称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传世杰作之一,是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这幅旷世名画成画于 1503-1505年间,描绘了一名表情神秘的女子。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静静地坐在风景前,双手自然地搭放在一起,丰满的体态、端庄的表情中体现出神秘的性感。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她的微笑,被后人称为神秘的微笑,因此这幅画也被后人称为 “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轮廓在作者高超的色彩运用中若隐若现,与远处的风景形成美妙的交融。背景里缥缈的山水,在空气的笼罩下,把整个画面的朦胧感烘托得淋漓尽致。达•芬奇在处理蒙娜丽莎的脸部表情时可谓是尤其别具匠心。他利用柔和的明暗变化,即“晕染法”的方法来表现,这就使眼角、嘴角等处的视觉效果有了让人提摸不透的神秘感,有种似笑非笑的朦胧感,加之背景山水的虚幻使得这神秘的微笑似乎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关于这幅画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传闻,但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依然亲近而又遥远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时代,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值得所有的赏画者去慢慢体会。